
2017喜迎《中医药法》颁布实施大会暨首届国医大师、国家名老中医收徒大典胜利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制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2月25日发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弘扬国粹,传承中医
千百年来,师承教育是中医薪火相传的“灵魂”。中医学的繁衍、传承、绵延不断,与师承教育密不可分。“师带徒”是中医传统的传承方式,也是继承名老中医衣钵、发展中医药事业和培养中医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医学的发扬光大,有赖于中医人;中医人的代代相传,有赖于中医魂;中医魂的固守熔铸,有赖于学术传承。目前,中医师承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与认可。
2016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发布,2017年7月1日《中医药法》将正式实施!《中医药法》规定,国家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医师、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在执业、业务活动中带徒授业,传授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培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
为了喜迎《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为了把《中医药法》对师承教育的要求切实贯彻落实好,为了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以及名老中医药专家在传承中的主体作用,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为了给中医药人才的成长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更好地为人民大众的健康服务,2017年5月27日上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医大师唐祖宣传承工作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级名老中医刘景源传承工作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祝之友传承工作室、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名老中医薪火传承分会、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中医药临床分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分会主办,由中华汉方疑难病专家委员会师承专业委员会、北京医景堂疑难病医学研究院承办的2017喜迎《中医药法》颁布实施大会暨首届国医大师、国家名老中医收徒大典在北京河南大厦隆重召开。
出席本次师承大典的贵宾和嘉宾有:
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生龙;
原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医政处处长赵建宏;
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秘书长徐述湘;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著名内、妇科专家王庆侠;
《中国医药导报》社长张皓臣。
出席本次师承大典的六位大师、名师,分别是:
唐祖宣——国医大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医药学术发展终身成就获得者;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分会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名老中医薪火传承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南阳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第七、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已近5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与教学经验,为著名温病学家。
祝之友——中药泰斗、主任中药师,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中国临床药学倡导者、开拓者,《神农本草经》研究第一人,四川洪雅中医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祝之友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四川省中药学校中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邀研究员,《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国中医药杂志》编委,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四川省药学会药剂专委会委员。
王凤岐——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国医泰斗秦伯未嫡传弟子。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卫生部中医司教育处处长,世界针灸联合会司库、世界骨伤联合会总监。
杨建宇——教授、执业中医师、研究员,国医大师孙光荣掌门弟子,国家名老中医祝之友弟子,中华中医药学会《光明中医》杂志主编,《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主编,中国•中关村炎黄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副主席,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中医药临床分会执行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分会秘书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临床人才培训项目参与组织管理者。
姬承武——中华汉方疑难病专家委员会副会长,中华汉方疑难病专家委员会师承专业委员会会长,河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医现代新疗法——蝎毒疗法治疗疑难病》主编。
出席本次师承大典的领导分别是:
国医大师唐祖宣弟子,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中医药临床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医临床药学分会副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华汉方疑难病专家委员会会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医康复理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特色医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亚钳蝎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医现代新疗法——蝎毒疗法创始人刘冠军;
中华汉方疑难病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王钰;
中华汉方疑难病专家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中医药临床分会副秘书长韩亚锋;
本届师承大典由中华汉方疑难病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医药学院副院长贾慧敏女士全程主持。
中医师承顺大势
为了完善中医药师承和继续教育制度,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在各界中医专家的支持下,2017年1月3日,在首届仲景中医药发展国际论坛暨中华汉方疑难病专家委员会2016年会盛典上,中华汉方疑难病专家委员会师承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今天拜师大典的顺利召开,离不开师承专业委员会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华汉方疑难病专家委员会师承专业委员会的会长,姬承武教授首先发表了讲话。他表示,师承教育作为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弘扬国粹、传承中医,是历史赋于我们的神圣职责。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师承大典,就是在为祖国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发展贡献力量。我们相信,各位师父一定会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我们也衷心地祝愿,各位拜师弟子能够传承名师衣钵,并早日成为中医事业的栋梁之才!”
今天拜师大典的成功召开是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趋势、振兴中医事业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且责任重大。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生龙在讲话中指出,历代中医药名家独到的技术经验,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后学者长期跟师实践,通过口传心授,反复揣摩,才能逐步领会,掌握真谛。师承教育符合中医药的人才成长规律,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于生龙局长讲解了国家对发展中医师承教育的大力扶持政策,使所有参会人员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国家为促进中医师承工作的推动所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为中华汉方疑难病专家委员会师承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医师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参考。
原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医政处处长赵建宏在讲话中,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医师承工作,充分发挥中医师承教育的优势等问题,提出了中医师承的思路方法和宝贵建议。“首先,中医师承教育的收徒拜师仪式环节不能少。通过举行这种传统方式,表达了将传统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的决心,增进了指导老师和师承人员的荣誉感,又转化成为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其次,指导老师要制定出严格具体的教学计划,精心传道授业解惑,把宝贵经验无私传授。第三,师承人员要虚心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继承指导老师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的同时,更要传承他们的医德医风,以及诲人不倦、为中医事业奋斗终生的宝贵精神。”最后,他表示,希望本届师承大典能够再接再厉,组织好、开展好、落实好师承教育工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薪火相传师徒情
唐祖宣大师收徒仪式
敬献拜师帖
“先生之学识才德名扬杏坛,后生欲拜先生门下久矣,久闻先生德才处世,仰闻观止,学生愿执弟子之礼,诚心投恩师门下为徒,谨遵师教,团结同道,刻苦钻研,传承恩师德才,弘扬岐黄之术,时存恻隐之心,长思救苦之志,视患者如至亲,矢志不渝的在临床实践中努力探索和弘扬中医药学,为发展中医药学术和繁荣中医药事业自强不息!”
拜师开始,弟子虔读拜师贴,并将拜师帖举过头顶,双手呈递给唐祖宣大师,以表明拜师诚意。
行拜师礼
紧接着,弟子向唐祖宣大师行三鞠躬礼,以示恭敬。一鞠躬,代表“尊崇师道、立人立德”;二鞠躬,代表“传学授业,教化解惑”;三鞠躬,代表“感念恩师,天地可鉴”。
师父回礼
唐祖宣大师为弟子回礼,送上专著《国医大师唐祖宣》。唐祖宣大师可谓用心良苦,他赠送弟子的这本专著,记录了他的岐黄之路、学术思想和行医风范。这是一笔宝贵的中医药财富,希望所有的弟子垂范唐大师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切实把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师父示训
“岐黄大道,薪火相传,拜师学艺,国医传统。今良辰吉时,结师徒之缘,上合国家法度,下顺师徒之心。吾将以身作则,竭尽所能,倾囊相授,严以要求,勤加考校,此乃为师之道!冀望徒弟: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贯古今,融会新知,勤于实践,提高疗效。继承先贤圣德,弘扬国医大业,团结合作,锐意探索,仁德仁术,济世活人,上不负国家培养之望,下以承病患性命之托。以上训诫,共勉之。”
唐祖宣大师的一番教诲和加勉,字字珠玑、发人深省,就像暮鼓晨钟,将永远在弟子的耳畔回响,相信弟子也一定会铭记在心,践行不辍。
见证人刘景源教授发表见证词
颁发拜师证书
唐祖宣大师向弟子颁发了拜师证书。证书传达了正式,证书代表了效力,证书意味着责任。从此,所有弟子正式拜入了唐祖宣大师的门下,将尽得师父真传,并需用爱与行动来报答师父的教诲之恩。
至此,师徒关系正式宣告确立,唐祖宣大师收徒仪式圆满礼成。
刘景源教授收徒仪式
敬献拜师帖
“师道大矣哉,入门授业投一技所能,乃系安身立命之策,故化历代相传,礼节隆重。岐黄之子,悬壶济世,更负医治苍生之重责。及农皇肇起,轩岐继作,薪火相传,术业攻转,道有其真,学以不伪。今群贤毕集于庄严之堂,众志同宣乎铿锵之声,斯诚吾医之幸事也。医者业活人之术,断非任意可为之事。今既投身名师门下,自当恭敬勤学,秉师训,行大义。此番期约三载,面授十旬,应存感念之心,父子之情。纵他日功成艺就,远离师门,亦不忘师恩,常思不足而时时醒策,如此道渐以明,医渐以备,乃兴我中医传承大业,救苦除痛,光大社稷也。”
拜师开始,弟子们虔读拜师贴,并将拜师帖举过头顶,双手呈递给刘景源教授,以表明拜师诚意。
行拜师礼
紧接着,弟子们向刘景源教授行三叩首礼,以示恭敬。一叩首,代表“尊崇师道、立人立德”;二叩首,代表“传学授业,教化解惑”;三叩首,代表“感念恩师,天地可鉴”。
师父回礼
刘景源教授为弟子们回礼,送上专著《温病条辨》。
师父师母示训
师父刘景源教授示训诸弟子:“人之所贵者,仁也;情之所寄者,慈也;道之所存者,精也;医之所善者,诚也。夫大医治病,无欲无求,不问贫富贵贱,无论长幼妍媸,时存恻隐之心,常思救苦之志,视患者如至亲,投同门以赞羡,皆因德于艺先,艺承德满。吾辈当记,每方每药,皆系性命,一针一剂,全关生死,故医者业不可不精。业欲精则心必定,心欲定则神必清,如此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功。然艺无止境,技恒有差,断不可骄逸他谋,自逞忘形。汝当潜心尽力,俱得真传,青出于蓝胜于蓝。所谓大医精诚,乃吾医万事当存之本也,未敢一日或忘。谨以此训,教示诸君。”
师母王庆侠教授示训诸弟子:“收徒仪式,不是一个虚空的形式、一纸协议,它承载的是一份责任和一份自我价值体现。我们愿以全部的爱心和真心,将自己所学所得悉心传授、尽心尽力推动中医发展。作为中医的继承者,希望你们谨遵师训,矢志岐黄,精研医术,济世救民,誓为中医事业奉献一生。”
见证人祝之友教授发表见证词
颁发拜师证书
刘景源教授向弟子们颁发了拜师证书。从此,弟子们正式拜入了刘景源教授的门下,将尽得师父真传,并需用爱与行动来报答师父的教诲之恩。
至此,师徒关系正式宣告确立,刘景源教授收徒仪式圆满礼成。
祝之友教授收徒仪式
敬献拜师帖
“先生博闻多识、融贯古今、笃志岐黄、毕生研究,精研神农本草,拓新中医药学,通晓仲景之旨,以师之大者风范,传授岐黄济世之道,驰名当今医坛,素有中药泰斗之盛誉。弟子深知遇名医难,遇名师更难,先生之名仰慕已久,今幸得先生应允,或蒙不弃,收纳于门下,得承薪传,继承先生衣钵,诚具名帖,恳请先生俯允所请,不胜感激!”
拜师开始,弟子们虔读拜师贴,并将拜师帖举过头顶,双手呈递给祝之友教授,以表明拜师诚意。
行拜师礼
紧接着,弟子们向祝之友教授行三叩首礼,以示恭敬。一叩首,代表“尊崇师道、立人立德”;二叩首,代表“传学授业,教化解惑”;三叩首,代表“感念恩师,天地可鉴”。
师父回礼
祝之友教授为弟子们回礼,送上专著《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
师父示训
祝之友教授示训诸弟子:“济世之道,莫大于医;去疾之功,莫先乎药。凡为医师,先当识药。药之所产,方隅不同,则精粗顿异。收采不时,则力用全乖。又或市肆饰伪,足以混真。苟非确认形质,精尝气味,鲜有不为其误者。譬诸将不知兵,立功何自?医之于药,亦犹是耳。寄语弟子:仲景之学乃医家之圭臬,仲景之方乃医方之鼻祖。临证施病,运用经方,不可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必当先明立方之旨,遣药之义,融汇新知,而后详察病机,细审药性,辨体之虚实,别病之轻重,揆度权衡,斟酌增损,方能使其方其治与理合、与症对,而不背仲景之意,诚可桴鼓相应。谨以此训与诸君共勉。”
见证人王凤岐教授发表见证词
颁发拜师证书
祝之友教授向弟子们颁发了拜师证书。从此,弟子们正式拜入了祝之友教授的门下,将尽得师父真传,并需用爱与行动来报答师父的教诲之恩。
至此,师徒关系正式宣告确立,祝之友教授收徒仪式圆满礼成。
王凤岐教授收徒仪式
敬献拜师帖
“大医之道,贵在德高;大医之道,贵在学博;大医之道,贵在精专。先生博爱仁慈、真诚旷达、德技双馨,为中医事业传承发展竭尽心力,实乃当代大医大师之典范。从大师而求医者之大道,实乃大医精诚之本,今愿拜师于先生门下为徒,自此本人尊师重教、勤勉求学、谨遵师训,弘扬国医精粹,传承岐黄仁术,救济苍生,惠泽于世。谨立此字,以昭笃诚!”
拜师开始,弟子们虔读拜师贴,并将拜师帖举过头顶,双手呈递给王凤岐教授,以表明拜师诚意。
行拜师礼
紧接着,弟子们向王凤岐教授行三叩首礼,以示恭敬。一叩首,代表“尊崇师道、立人立德”;二叩首,代表“传学授业,教化解惑”;三叩首,代表“感念恩师,天地可鉴”。
师父回礼
王凤岐教授为弟子们回礼,送上专著《三元思维谈中医》。
师父示训
王凤岐教授示训诸弟子:“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医者德为先,无德不为医。医者,当荣辱分明,涤除玄鉴,向善而行,抱德炀和,一言一行,不忘医者形象;一剂一药,当念病人疾苦。良医功同良相,学宜加勤,行宜加励,医德塑魂,大医精诚。冀望徒弟谨遵‘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之教诲,医行亲善,待人亲和,悲悯疾苦,一心赴救;诊察精密,贯微洞幽,细辨病源,纤毫勿失;洁身自好,不徇私情,罄心奉业,似兰斯馨;因病施治,对症下药,规范诊疗,取所当取;慎言守密,恪守行规,解患者之痛,燃其生望。团结同道,莫贬人短而沽名;博采众长,毋夸己长而钓誉。精勤不倦,见闻日广,精通道艺,医术日进。谨以此训,勉励诸君。”
见证人祝之友教授发表见证词
颁发拜师证书
王凤岐教授向弟子们颁发了拜师证书。从此,弟子们正式拜入了王凤岐教授的门下,将尽得师父真传,并需用爱与行动来报答师父的教诲之恩。
至此,师徒关系正式宣告确立,王凤岐教授收徒仪式圆满礼成。
杨建宇教授收徒仪式
敬献拜师帖
“师道大矣哉,入门授业投一技所能,乃系安身立命之策,故化历代相传,礼节隆重。岐黄之子,悬壶济世,更负医治苍生之重责。及农皇肇起,轩岐继作,薪火相传,术业攻转,道有其真,学以不伪。今群贤毕集于庄严之堂,众志同宣乎铿锵之声,斯诚吾医之幸事也。医者业活人之术,断非任意可为之事。今既投身名师门下,自当恭敬勤学,秉师训,行大义。此番期约三载,面授十旬,应存感念之心,父子之情。纵他日功成艺就,远离师门,亦不忘师恩,常思不足而时时醒策,如此道渐以明,医渐以备,乃兴我中医传承大业,救苦除痛,光大社稷也。”
拜师开始,弟子们虔读拜师贴,并将拜师帖举过头顶,双手呈递给杨建宇教授,以表明拜师诚意。
行拜师礼
紧接着,弟子们向杨建宇教授行三叩首礼,以示恭敬。一叩首,代表“尊崇师道、立人立德”;二叩首,代表“传学授业,教化解惑”;三叩首,代表“感念恩师,天地可鉴”。
师父回礼
杨建宇教授为弟子们回礼,送上专著《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方论》。
师父示训
杨建宇教授示训诸弟子:“一曰明志,要志坚心定:入我中医门,当做中医人;为国承传统,为民解疾困;终身业中医,志坚又心定。二曰明德,要修德正身:重仁和谦廉,求精诚慎严;淡泊名利事,慈悲注心田;深修大医德,泽惠苍生前。三曰明理,要精研经典:古代文史哲,医经与医诀;天人合一论,阴阳五行学;勤求古训理,方为医中杰。四曰明术,要苦练笃行:练望闻问切,精辨证论治;识升降沉浮,知生克乘侮;博采众家术,可解万民苦。五曰明法,要继承创新:崇古不泥古,创新不离纲;融会出新知,古义应发皇;心中有大法,笔下无死方。六曰明业,要发挥优势:中医本姓中,糅杂难竟功;疾风知劲草,立根不放松;发挥我优势,伟业五洲通。以上‘六明’,惟求明医之道;以上‘六要’,乃成名医之钥,尔当正心修身,磨砺自强,继往开来,永续辉煌!”
见证人姬承武教授发表见证词
颁发拜师证书
杨建宇教授向弟子们颁发了拜师证书。从此,弟子们正式拜入了杨建宇教授的门下,将尽得师父真传,并需用爱与行动来报答师父的教诲之恩。
至此,师徒关系正式宣告确立,杨建宇教授收徒仪式圆满礼成。
姬承武教授收徒仪式
敬献拜师帖
“古之有训,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无师承难铸大业,有礼仪方显师尊。医以济世,术贵乎精,宜广学博览、兼容并蓄,尤以师承传授为要法。弟子久慕先生德学,承蒙先生允纳门下,研习岐黄之术,钻研医道药理,解除众生疾苦,愿执弟子之礼,谨遵师教,团结同道,刻苦钻研,传承医道,为弘扬国粹文化,传承中医经典,尽绵薄之力!诚具名帖,恭行拜师大礼!”
拜师开始,弟子们虔读拜师贴,并将拜师帖举过头顶,双手呈递给姬承武教授,以表明拜师诚意。
行拜师礼
紧接着,弟子们向姬承武教授行三叩首礼,以示恭敬。一叩首,代表“尊崇师道、立人立德”;二叩首,代表“传学授业,教化解惑”;三叩首,代表“感念恩师,天地可鉴”。
师父回礼
姬承武教授为弟子们回礼,送上专著《中医现代新疗法——蝎毒疗法治疗疑难病》。
师父示训
姬承武教授示训诸弟子:“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凡为医者,须略古今,博极医源,精审详究,学不精则不能明其理,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故冀望众弟子承接岐黄薪火,传承中医衣钵,读书读医德,读书读医术,拜师学医德,拜师学医术;临证靠医德,临证靠医术,孜孜以求、自强不息,振兴中医、光耀杏林。如此乃谓良医懿德,不负为师厚望,声名甚矣!”
见证人杨建宇教授发表见证词
颁发拜师证书
姬承武教授向弟子们颁发了拜师证书。从此,弟子们正式拜入了姬承武教授的门下,将尽得师父真传,并需用爱与行动来报答师父的教诲之恩。
至此,师徒关系正式宣告确立,姬承武教授收徒仪式圆满礼成。
携手铸就大医梦
“今天的拜师庄严而又神圣,传统的仪式流程,让人感受到了对尊师重教美德的传承,同样也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此次拜师仪式,只是中华汉方疑难病专家委员会师承教育的开端,意味着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的中医人才培养计划已经启动,在不久的将来,还会举行第二批、第三批等上规模的拜师仪式,中华汉方更多的优秀大夫将会加入到中医师承的队伍中来。中医不断发展几千年,关键在于传承。中医事业的振兴离不开后继人才的培养和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把中医的传承列入重要的一项。在7月1日,《中医药法》将正式实施,我们举行拜师大典,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医药法》,把我们中医界国宝级的中医绝技传承下去。”刘冠军会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希望拜师弟子一定要学习领悟所拜师父的学术思想,把师父的中医绝技精髓真正学到手,记在心里。同时,中华汉方疑难病专家委员会中医药学院将定期召开学术传承论坛,邀请老师讲课,传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此外,还会建立微信群,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最后,他寄望拜师的弟子们不要辜负师父的希望,早日出师,成为精诚大医。

蝎毒之父

姓名:刘冠军
现任中华汉方疑难病专家委员会总会会长、河南省汉帝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东亚钳蝎研究所所长、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中医药临床分会常务副会长、国际心脑血管康复协会特聘专家;2000年创建著名的东亚钳蝎研究所,专门从事“蝎 毒与心脑血管病”的课题研究。飙风1号的研制人,研制的飙风1号曾获国家科技部门科技进步奖、高科技产品证书,鉴于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特殊贡献,2008年3月被“国际心脑血管康复协会”聘为特聘专家.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371-6019-0650
咨询热线:400-7766-580
传 真:0371-6019-0620
E-mail:hanguang696@126.com
地 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未来路曼哈顿商业广场